新闻动态

News

2023.01.16

【南方日报】产业人做产业园,为什么中集产城独树一帜?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主要目标任务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进展。

坚持发展实体经济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产业园区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和平台。因此,今天的中国需要怎样的产业园?这一议题尤为值得关注。

带着这一问题,我们走进深圳前海中集企业家交流中心,“集聚产业精英,促进产业兴城,弘扬商业正气,实现产城兴邦”的使命赫然在目,把“世界窗口”的“黄金龙头”用于服务产业、赋能企业,我们看到了中国商业精神与产业人精神的生动彰显。


中集产城践行产业人做产业园理念

50余公里外的东莞中集智谷,一个园区囊括了智能手机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266家高科技企业、国家级孵化器、实验室集聚,园区外松山湖风光旖旎,在园区工作的各类人才就近居住在园区配套人才房,在花园式的园区休闲,享受职住平衡、产城融合的美好生活。这样的“产城融合”园区并非个案,在中集产城开发运营的30多个产业园区里,一个个园区从“杂草丛生”到“创新雨林”,我们感受到中国产业发展的强劲信心和韧劲。

城市以产而兴,产业因城而强。二十年砥砺前行,中集产城扎根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城市群,跻身中国产业园区运营商十强。这些实践背后的精神支撑,是产业人秉持的家国情怀。


谈到中国制造中的“航母级”企业,中集集团无疑是重要的样本之一。上世纪80年代源起于蛇口的中集,以善于打造“世界冠军产品”广受关注,业务覆盖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能化装备、空港设备、海洋工程、物流服务、产城融合、金融服务等领域,遍及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集产城正是中集集团的重要一员。

企业的成长,必然是不断选择的过程。2013年,中集产城曾走到转型的“十字路口”:是在传统地产的红海中继续拼搏,还是根据自身优势,切实为国家、为社会、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产城力量?

传承中集集团产业人血脉,中集产城做出坚定选择,作为国资占主导地位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坚持产业人的家国情怀,致力于为实体企业开发建设优质空间,陪伴企业成长。

彼时,传统房地产市场方兴未艾,但中集产城执行董事总裁禹振飞带领团队主动拥抱变化,摒弃传统的房地产思维。其中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发生在2015年,企业更名为“中集产城”,成为中国首家以“产城”命名的公司。“我们的业务变了,我们的客户变了,我们的产品也变了;我们将真正致力于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招商、运营,而不是单纯的传统销售。”禹振飞说。

对于企业来说,好的股权结构能带来好的治理模式。2017年、2020年,中集产城先后引入了碧桂园与曲江文投作为战略投资者,确立“产城融合,一体两翼”发展道路,矢志成为“园区运营专家”。在股东的大力支持下,中集产城进一步增强了产城融合综合开发运营能力,企业的道路愈发宽广。

进入发展的第5个五年,中集产城已发展成为年度招商签约超100亿元、资产规模超400亿元的企业集团,全国13个城市运营和在建园区超900万平方米,储备项目面积达1100万平方米,迈进快速成长期。

一家企业成功的根源在于其看待世界的方式,以及所作的价值判断和方法论选择。中集产城的有质发展,很大程度上正是源于这家企业基于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宏大视野上做出的正确选择,快速出击。


不同于传统房地产行业,在产城赛道中,必须深度理解产业,成为行业里的专家。中集产城依托中集集团深厚的产业理解和实践经验,将“产业人更懂产业”这一优势发挥到极致。

产业研究构筑起从0到1的第一步。中集产城成立产业研究院,聚焦“6+X”战略性新兴产业,常态化、深度研究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文化旅游等产业。每个项目的产业定位,沿着学、研、投、政、企、协“六大维度”展开:首先研究区域产业土壤和环境;其次从“学”、“研”上做文章,链接行业学者专家、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创投机构等,去论证产业发展趋势,探究客户痛点,进而协同他们对接相关产业资源。同时,积极参与政府相关产业政策制定,更好理解区域产业发展方向,为产品设计、产业招商奠定基础。

“最佳的产品”才能保证成功,永远是商海里颠扑不破的真理。中集产城在深入研究客户、研究产业的基础上坚持“产品主义”,为客户打造高性价比、高颜值、强配套和数字化的CPS“集园”,满足不同产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多样化、定制化诉求,其产品打磨和迭代的核心目标在于真正帮助企业降本提质增效,如果加一个期限的话,是贯穿于企业全生命周期。

产业招商“带凤筑巢”,构建垂直产业生态。不同于传统产业招商“筑巢引凤”,中集产城走出一条龙头企业引入带动产业链招商的“带凤筑巢”模式。每个园区都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深度研究和大量客户调研基础上,有门槛、有选择地招商引入,逐渐形成2—3个主导产业,坚持主导产业占比60%以上,并通过时间的复利价值构建起园区的垂直产业生态。

一组数据有力印证上述“产城方法论”对城市发展的价值,如今中集产城园区入驻企业年产值近千亿元、年税收达40余亿元,创造超5万个新增就业机会,每个园区都超过当初对政府的承诺,为区域产业升级和民生发展作出可持续贡献。


树立于城市丛林中的一座座园区,不仅是钢筋混凝土,如何为城市、为产业、为人才创造真正价值?在中集产城的“运营密码”中,产业人的专心、匠心与精心一以贯之。

以“长期主义”理念专注产业集聚。走访中集产城园区,一座座产业促进中心往往屹立于园区核心位置,长期持有为园区企业提供综合配套服务,成为园区“长期主义”价值观的最佳注解。同时,中集产城致力于产业资源聚集和整合,1000+战略合作资源、1万+优先级企业、10万+常规级企业是他们一直追求的目标,更好地为城市产业发展持续赋能。

运营定义园区价值。中集产城打造C+运营服务体系,通过系统的基础保障、空间运营和企业赋能,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类需求。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是一家舍得投入的产城企业,多个园区建设国家级、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引入国家级技术平台,组建行业协会等,打造“产业IP”。将上下游企业集聚在同一个平台,通过平台资源互联共享,让不少园区内部企业间产生订单合作,催生“化学反应”,与入园企业共享成长和发展价值。

做产业服务的核心在于真心陪伴企业成长。在中集产城看来,不仅要让客户满意,更要让客户感动,这是一种本质升华的过程。从客户需求层面来说,无外乎基本需求和潜在需求,设法帮助客户去解决潜在需求,客户才会被感动。

中集产城认为,做好产业园区需要具备品牌、资本、资源、能力和耐心“五个基本条件”,并坚持打造政府满意、社会满意、入园企业满意、股东满意“四个满意”园区。二十年的发展,得益于产城融合赛道的长期坚守,得益于“稳健经营、有质增长”的经营理念、“以人为本、自强不息”的合伙奋斗,中集产城各个园区“做一成一”,公司更加战略自信、模式自信、能力自信,坚守“产业人做产业园”的初心和价值主张,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作出其特有的行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