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即成势。在5月21日举行的东城街道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聚示范区揭牌仪式暨中集国际数科城招商大会上,10余家代表性企业上台签约。
截至目前,作为东莞规划的城区首个混合用地的工改M0项目,中集国际数科城已经吸引了数十家优质企业。东城桑园社区即将迎来蝶变新生,东莞“百千万工程”再添生力军。
快速崛起的背后,是中集国际数科城的落地正得其时、正得其势,是国家省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政策指引,更是中集产城与城共进,共赴星海,“产业人做产业园”的最生动写照。
依托中集产城丰富的产业优势和产业链资源,中集国际数科城将以数字经济产业为核心,聚焦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数字经济产业新高地,融入东莞数字经济的澎湃进程中,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自2013年落地东莞以来,中集产城和东莞上演了“双向奔赴”的城市叙事,未来,随着中集国际数科城的加快建设,这一故事将续写更多精彩。
“多向奔赴”,共赴未来
5月21日,有“600年桑园,半部东莞史”之称的东城桑园,在新时代下迎来破茧新生的最新进程。
当天,以“助力百千万 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东城街道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聚示范区揭牌仪式暨中集国际数科城招商大会举行。10余家代表性企业上台签约,涵盖数字经济、新材料,以及园区配套的金融机构等多个领域。
截至目前,中集国际数科城已经吸引了数十家优质企业签约。随着本次活动的举行,更收获一批潜在企业的“青睐”。
腾飞之势已然成形,一座数字经济的产业园区即将崛起于东莞东城。
东莞市宇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宇讯科技”)是签约中集国际数科城的企业之一。该企业是一家高速成长的企业,切入汽车轮胎无线射频识别标签这一细分领域的赛道。在社会对于产品的溯源意识及数字化管理日益提升的当下,该企业迎来每年50%的业绩增长。
“自2016年切入这一领域后,我们经过了多年的技术攻关、市场培育阶段,迎来行业的爆发趋势。2023年,宇讯科技的营收为2000万元。预计未来5年内,行业仍然处于上升阶段,企业的营收和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该公司总经理李可金告诉记者。
宇讯科技生产车间
之所以入驻中集国际数科城,李可金表示,一是中集产城的国企背景,二是可以有效扩大企业圈层,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更大助力,以及未来随着企业壮大所需的金融支持。
这是企业的心声,更是中集国际数科城吸引众多企业“青睐”的一个生动缩影。
中集国际数科城是一座包括智造工厂、独栋总部、研发大厦、金融办公、配套住宅和主题商业,集制造-研发-商务-居住为一体的产城综合体。
之于桑园社区,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未来项目的正式落地发展,桑园社区将在产业结构提升、人居环境、社区面貌、就业、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发生巨大变化,助力“百千万工程”。
之于东城,作为东莞规划的城区首个混合用地的工改M0项目,中集国际数科城为东城首批现代化产业园区的“开篇之作”,将成为引领东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中集产城党委书记、副总裁张一平表示,中集产城将秉承“以产业带动创业、以服务支持创新”的理念,发挥中集产城在产业、人才、资本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搭建“金融、信息、技术、人才”等服务平台,通过“学、研、投、政、企、协”垂直生态链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惠及社区、企业,提升人居环境,助力“百千万工程”,中集国际数科城成为一个多方共赴未来的重要抓手。
多维施策,培育新质生产力
区域发展,产业为基,企业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竞逐数字经济赛道。中集国际数科城以数字经济产业为核心,聚焦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
这既是城市发展所需,也是产业发展所向。近年来,东莞数字经济呈现快速进展之势。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数据显示,目前东莞已有超过9000家规上工业企业启动了数字化转型工作,约占该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七成,数字化转型向深向实。
去年9月,东莞以全国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11月入选广东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这对于东莞来说是前进的动力,更是扬帆的号角。
这同样是时代所需。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纵深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已然成为共识。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数字经济成为当前东莞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一家产业园区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东莞市社科院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胡青善认为,要了解、认识新质生产力应该立足历史的高度,从生产力的发展历程和逻辑上理解。“从历史的经验中更能看清楚当下的发展脉络。今天的传统生产力也是当时历史环境下的新质生产力。”
“我们更应该看到,城市产业变革和发展的复杂性。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不意味着只产生于新的行业、新的领域,传统行业也可能因为技术的创新而走出一条新质生产力之路。”胡青善表示。
从市发改局到东莞市社科院,再到在岗创业兼任产城研究公司总经理,胡青善长期观察东莞经济发展。在他看来,40多年来,东莞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发展起来,形成了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其中,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占比半壁江山,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成为东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产业园区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众多转型升级中的中小企业承载着重要作用。”胡青善认为。
每个企业都是一个有机体,需要经历从创业,发展到壮大的过程。同一家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痛点和难点,所需要的能力、资源也各有不同。
中集产城“CPS 产业空间解决方案”及“C+运营服务”已于日前发布,可从多个维度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城市发展与产业空间提供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培育新质生产力。
目前,中集国际数科城已被认定为“东城街道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基地”,并落地东城街道政企联合招商办公室。大湾区科创协同中心、港商港青年跨境电商基地、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东莞)人才港将于近期落地中集国际数科城。
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朱峰对于中集国际数科城的发展寄予厚望。他表示,东城街道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聚示范区的正式揭牌,标志着东莞在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相信这一集聚区的建立将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吸引更多创新人才和项目落地,打造集聚效应和产业生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与创新,实现共创、共赢、共生的良好局面。
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数字经济产业新高地
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中集国际数科城底气何来?
从中集产城在东莞的另外两家产业园区的发展情况,可以洞见中集国际数科城的未来前景。
2013年开园的东莞中集智谷产业园,招商签约包括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多个类型企业282家;2020年10月开园的中集产城数字科技产业园,先后引入了立讯精密、华为、超聚变、信宝检测、普渡机器人、长城汽车等190余家优质企业。
中集产城从诞生起就传承中集集团作为制造业链主企业的“蛇口基因”,坚持以“产业思维”为核心,围绕“企业需求”做文章。中集产城用“长期主义”做“招产”:通过深入产业研究、企业全周期服务、拉通政府政策、集聚产业伙伴,逐步积累产业资源,构建产业生态。
“未来,我们将以‘东城产业标杆、中集品质园区’为目标,肩负起产业园区对新质生产力发挥促进作用的使命,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精心管理,以优质的产业空间、优异的招商业绩,为东城‘百千万工程’的推进添砖加瓦,为东莞打造又一张崭新亮丽的现代化产业园名片!”
张一平表示,中集国际数科城将依托中集产城丰富的产业优势和产业链资源,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数字经济产业新高地。
按规划,中集国际数科城落成后将实现入园企业超350家,实现年产值约50亿元,吸引高端人才近10000人,成为加速东莞中心城市科创驱动力发展的重要助推剂,也是助力东莞产业跨区域融合,组成湾区科创高地的重要版图。
当前,中集产城在东莞已经形成松山湖-东城-道滘三片联动的产业发展格局,为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贡献力量,助力东莞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湾区创新高地。